Citation: | ZHANG Hongxue, YAO Weifen. Key Position of Failure of Trapezoidal Metal Support[J]. Safety in Coal Mines, 2018, 49(7): 185-187,188. |
[1] |
尤春安.巷道金属支架的计算理论[M].北京:煤炭工业出版社,2000:10-12.
|
[2] |
张宏学,张继华,姚卫粉,等.棚索协同支护锚索间距理论研究与应用[J].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,2014,31(4):593-600.
|
[3] |
张宏学,姚卫粉,王运臣.深部软岩巷道U型钢支架承载能力增强技术[J].煤炭科学技术,2013,41(5):39.
|
[4] |
涂敏,张秀坤.松散破碎围岩巷道支架受力分析[J].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1996(3):42-44.
|
[5] |
王国际,顿志林,白云峰,等.矿工钢梯形双向可缩性支架的受力分析与设计计算[J].焦作矿业学院学报,1992(4):44-54.
|
[6] |
何富连,张亮杰,来永辉,等.梯形巷道支护结构耦合控制与稳定性分析[J].煤矿安全,2016,47(6):230.
|
[7] |
李跃文.煤层群沿断层工作面回采巷道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[J].煤矿安全,2017,48(2):97-100.
|
[8] |
谢文兵,荆升国,王涛,等.U型钢支架结构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010,29(S2):3743-3748.
|
[9] |
王运臣,王波,张宏学.高应力软岩巷道U型钢支架的结构稳定性及应用分析[J].矿业安全与环保,2015, 42(5):76-80.
|
[10] |
姜耀东,王宏伟,赵毅鑫,等.极软岩回采巷道互补控制支护技术研究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009,28(12):2383-2390.
|
[11] |
孙晓明,何满潮,杨晓杰.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法研究[J].岩土力学,2006,27(7):1061-1065.
|
1. |
韩金明,郭世豪,杨磊. 套筒交替压裂作用下岩石力学特性模拟研究. 山东煤炭科技. 2024(04): 140-145 .
![]() | |
2. |
康晓峰. 特厚坚硬煤层深浅交替钻孔水力压裂弱化顶煤技术研究. 煤炭工程. 2023(03): 19-24 .
![]() | |
3. |
许晋斌. 坚硬顶板水力压裂超前切顶护巷技术应用研究. 煤炭技术. 2023(07): 50-56 .
![]() | |
4. |
陈冬冬. 采动影响下邻空定向钻孔整体水力压裂瓦斯抽采技术. 煤矿安全. 2023(07): 123-129 .
![]() | |
5. |
曹军,赵明,高龙. 布尔台煤矿坚硬顶板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研究. 中国煤炭. 2023(S2): 164-170 .
![]() | |
6. |
牛同会. 分段水力压裂弱化采场坚硬顶板围岩控制技术研究. 煤炭科学技术. 2022(08): 50-59 .
![]() | |
7. |
冯世鼎. 佳峰煤矿坚硬顶板劣化卸压技术研究. 煤. 2021(06): 89-91 .
![]() | |
8. |
范常胜. 佳峰煤矿隅角顶板强制放顶技术研究. 山东煤炭科技. 2021(07): 64-66 .
![]() | |
9. |
高亮,张农,吕情绪. 顶板定向钻孔水压致裂工作面强矿压控制试验研究. 煤炭科学技术. 2020(08): 57-62 .
![]() | |
10. |
马伟. 煤矿井下工作面坚硬顶板弱化技术研究. 江西煤炭科技. 2020(04): 32-35 .
![]() | |
11. |
王文斌. 定向水力致裂技术在坚硬顶板弱化控制中的应用. 山东煤炭科技. 2020(11): 168-170 .
![]() | |
12. |
柳建琦. 大高采工作面坚硬顶板水压致裂数值模拟标准研究.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. 2019(16): 8-9 .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