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itation: | LIU Peisen. Analysis on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Proces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oal Based on Free Radical Reaction[J]. Safety in Coal Mines, 2018, 49(7): 164-166,170. |
[1] |
赵永芳.矿井煤层自然发火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[D].太原:太原理工大学,2011.
|
[2] |
许芹,杨胜强,刘辉.主要通风机运行工况点合理性评价[J].煤矿安全,2017,48(8):182-185.
|
[3] |
马汉鹏,王德明.无氮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应用[J].煤矿安全,2008,39(2):31.
|
[4] |
李增华.煤炭自燃的自由基反应机理[J].中国矿业大学学报,1996,25 (3):111-114.
|
[5] |
何飞,王德明,雷丹,等.煤低温氧化升温速率与自由基浓度的特性分析[J].煤矿安全,2011,42(8):15.
|
[6] |
罗道成,刘俊峰.不同反应条件对煤中自由基的影响[J].煤炭学报,2008,33(7):807-811.
|
[7] |
位爱竹.煤炭自燃自由基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[D].徐州:中国矿业大学,2008.
|
[8] |
仲晓星,王德明,徐永亮,等.煤氧化过程中的自由基变化特性[J].煤炭学报,2010,35(6):960-963.
|
[9] |
李增华,位爱竹,杨永良.煤炭自燃自由基反应的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研究[J].中国矿业大学学报,2006,35(5):576-580.
|
[10] |
戴广龙.煤低温氧化过程中自由基浓度与气体产物之间的关系[J].煤炭学报,2012,37(1):122-126.
|
[11] |
秦小文.浸水风干煤体低温氧化特性研究[D].徐州:中国矿业大学,2015.
|
[12] |
位爱竹,李增华,杨永良.破碎、氧化和光照对煤中自由基的影响分析[J].湖南科技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6,21(4):19-22.
|